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意思是教育人时要不分彼此、不论条件。释迦牟尼也说"众生皆有佛性",意思是佛与众生平等,大家都能成佛。张拙秀才在《悟道篇》中就说:"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他不分愚贤,要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来普度众生。梅花拳是自古以来就流传在民间的一派武功,它风格独特、古朴神妙,它内容丰富、拳理深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梅花拳可以使人练好身体、开发智慧,所以教人学拳本来就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我们也应当责无旁贷、不拘一格地教人。来学者只要他本人爱好,就可以教他。要教就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教人,让他真正学到梅花桩拳法,明白拳理,懂得应用。上述教拳的原则,我只是在高等学校里实行的。从1984年山东大学成立武协以来,就有一支学生的梅花拳队伍,他们历经风雨、坚持不懈、刻苦练功。至今除济南以外,还有青岛、泰安、烟台、北京、龙口、临清等城市的十余所高等学校,有了学生的梅花拳运动队。自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开始,20年来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千余名能文能武的梅花拳弟子,他们就像种子一样散布到全国各地、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辛勤地传播着东方文化,而且有的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不少早年从高校毕业的梅拳弟子,有的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有的在学术上有了成就,有的在工作中成了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现在虽然他们离开校门已经年代久远,日夜操劳事务繁忙。但他们仍然不忘昔日在校习武时的场景,师生之情不减当年,梅花拳在他们的心目中仍占着很大的分量。这些老弟子们只要得空就与我沟通信息,有时还回济南探望。我见他们仍是英姿勃发、精神抖擞犹如当年,在出手动手之间也看得出他们的武功已日渐成熟,言语间可知道他们对拳理的领悟也更加深透,当日那谦虚好学的精神也依然存在。这些学生们都已经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事业有成的人了,但梅花拳变化的思想和生生无穷的精神,一直是鼓舞他们的力量。这种思想和精神已经融会贯通到他们的工作、生活中,使他们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梅花拳是一种"既有形而又无形"的拳法,它"有形"的部分就是"架子、成拳、器械、……"等。这部分都是学校里练的,它们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也是拳法中基础的内容。梅花拳的"无形"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它那变化的思想和生生无穷的精神,这才是它的精华和核心!懂得变化的人,才不保守,才能谦虚好学、不断上进、勇于开拓。我们的武功锻练不要养成一些固定的习惯,锻炼的内容和方法,都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适应和改进。世界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妄改"的思想是错误的。梅花拳不光在拳法上、还要在思想上承认变化、学会变化,进一步再懂得变化、善于变化。变化是有规律的,可惜很多同学过去在学校里学的成拳变化太少了。不但学的少,看的也少,所以不容易弄懂拳法变化的规律。所谓拳法,也就是兵法。兵法者,也是万事万物之法也!不懂变化之人,就不可能有生生无穷的精神。生生无穷的精神,可以使人永远年青,永远朝气蓬勃!上述各届毕业的学生们通过在校时对"有形"拳法的练习,谁能领悟到它那"无形"的核心,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上述那些老弟子中的佼佼者,就是这样的明白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校教学制度的变化,学生们的经济负担加重了,他们的思想情况越来越复杂,学生们课余练功的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了。再用传统的教拳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不要说是让学生们领悟梅花拳那"无形"的核心和内在的精神了,就连"有形"的拳法也很难练好、学全。梅花桩拳法是思想道德与拳术一体的,学生们如果对梅花拳的基本精神还不能理解,成拳变化、器械的应用等又学的太少。梅花拳在他们手中就要变质、失传,更重要的是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也会侵蚀到梅花拳内部来。实际上这种衰败的现象,在个别人身上已经出现了苗头。因此,对我们来说当前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改革梅花拳的教学,使它跟上时代的发展。使我们一届届的学生,真正成为武功扎实、通晓拳理、又有传统美德的人。他们毕业之后才可能凭借自己身心健康、文武双全、头脑机敏的优势,很快地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山大、山师大、轻工、济南大学以及青岛、泰安等,几个有梅花拳运动队的高校,进行教拳方法改革的实验。又从2002年暑期开始"武功集训",集训中对基本功架子要求姿势放低(大势必须平膝胯),架子之后加练(摆臂、靠身肘、铺腿双劈掌)三个基本动作。另外,大力加强成拳变化的训练,每次集训都可学到近百手成拳的变化。许多新生中的女生,平时不敢练习成拳。集训开始不久她们不但敢练,而且还可以和男生一起熟练的练习。梅花桩古时又称"接地拳",就是凭借在地面上跌扑滚翻的方式训练人的身体。历次暑期集训都成绩显著,新的教拳方法已经推广,一批批新的武功高手涌现出来了。真正形成了一个"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
在当前任何事物都必须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知道学好梅花拳武功,就是从外到内用锻炼的方法改造人的身体。一个人能否练好武功,也和他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有关。这些年青学生们的思想状况、思维方式、他们头脑里的信息量、他们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还是用老方法教拳,他们能理解吗?能接受吗?另外,我们教拳的环境是在学校里,学校里的课程、教学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我们还是在一成不变的教拳,他们有时间练吗?他们有兴趣练吗?
所以,为了梅花桩拳法在高等学校里继续传播,我们教拳的方法必须改革!梅花桩历来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梅花拳历史上第一个改革家,就是八代祖师张从富。韩其昌老师一生教的梅花拳,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梅花桩教拳方法的改革是正常的,这合乎梅花拳不断变化、生生无穷的精神。每个梅花拳的弟子都应当是改革派,都应当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现在我们为了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传播梅花桩文化的思想,进行梅花桩拳法和拳理的远程教学。在我们的网站开辟了"空中课堂"的栏目,进行每周一讲。另外我们也发行了《梅花桩技击荟萃》光盘,将来也要使其成为系列,配合我们出版的书籍进行教学。
实际上梅花桩武功就只有两级训练--
第一级训练是练形、练气,这是初级的也是基础的训练。梅花拳练形、练气的方法主要是架子,还有辅助练习的一些基本动作。这些基本动作我曾教过的有抄大势、抖枪、铺腿穿掌、快速撤法、踢腿……等,辅助练那一些基本动作,当初韩其昌老师也没有规定。其实各种基本动作的作用,也是各有所长的。如抖枪还是借用太极拳中抖杆子的练法而来的呢,最近为了增强拳法的技击作用,我选择了过去自己练过的三种基本动作。1是"左右摆臂",可帮助松肩使出拳有力;2是"左右靠身肘",可帮助全身法出整劲;3是"铺腿双劈掌",可使全身之气贯穿,起落伶俐。口诀说:"不知进退枉学艺,不知起落枉伶俐。"所谓"起落"的本领,是武术的八纲(阴、阳、虚、实、起、落、进、退)之二,非常重要!此外,我们对架子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不能光看数量,必须严格要求质量。主要是两点,1、是桩步的弓腿必须"平膝胯";2、作"划弧"动作时必须(一腿伸直,一腿弓屈)铺地后挎起,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第二级训练是练神,也就是训练大脑的功能,这是高级的训练。梅花桩练神的方法主要时成拳变化,其次还有器械(无思无为状态下)的自由练法。过去同学们学的成拳变化太少了,十几手、几十手根本不够用!一个人学过、看过的成拳变化,至少要有几百手、上千手才能悟出拳法变化的规律并自然而然地打出拧拳来!一个人知道的成拳多了,能打出拧拳来的时候,拿起兵器来再练,练功时所想的目标都是人,再也不是什么空洞的招数了。这样,自然地就能进入"练时无人似有人"的境界。我们发行光盘的目的,就是使同学们多看,头脑中多积累一些成拳变化的信息!我们教拳方法的改革,也要借助一下新技术。
梅花拳弟子应当热情地欢迎一切新生事物,学习新的技术,应用新的技术。任何武功都是古代的,但练武学武的人应当是现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