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梅花拳 >> 【04年第7讲】梅花桩武功中产生灵感的条件!

【04年第7讲】梅花桩武功中产生灵感的条件!

练梅花桩的人,应当懂一点思维的科学!

梅花桩的技击全靠灵感,那么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呢?思维科学认为:灵感思维也叫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人们都知道在任何思维活动中,要创造,要突破,就要有灵感。灵感思维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基石和动力,思维科学认为灵感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人脑的高级反映形式之一。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证明,灵感是大脑神经中枢出现高度激发态的状况下产生的。只有在这种激发态松弛并达到和谐程度时,受到某种偶然因子的诱导而发生突变,灵感才油然产生,否则是不能产生任何灵感的。大量的事实说明,这种蕴育灵感的生理环境正是大脑显意识受到抑制,潜意识活跃的瞬间。

自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以来,在西方对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潜意识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同人类智能的进化是同步的。当代脑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已经验证,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的一种自制意识,也是位于大脑阈限下的一种特异性机能。潜意识是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所谓“潜”字的意思就在于此。潜意识在人脑活动的范围和能量都是很大的,已经超过显意识的活动。而且当显意识活动停止时,潜意识活动则更强烈。潜意识活动区域多居于大脑右半球,右半球与直觉和空间有关,它具有音乐、绘图、综合,及整体性几何空间的鉴别能力。众所周知,灵感思维也表现了综合、整体、空间性能最突出。而且是最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所以非线性特征是它的本质特征。因此,它才具有独创性的功能。灵感思维激发时,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促使潜意识蕴育的灵感达到“神思方远,万涂竞萌”状态。这正是信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跃迁的结果,是一种跨越思维程序的、非连续的质变方式。灵感思维的效率最高,它能一下子就认识到客观事物的本质,把握它的全貌,并能识破它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和它的真正价值。因此,这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一切智慧创造的源泉!但是,灵感思维却是人类尚未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灵感来的特别突然,它是猝然激发、悠忽而至的,而且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人类这种神奇的灵感思维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梅花桩武功锻炼是培养灵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我们知道“浑圆一气”是梅花桩武功的最高境界,《梅拳秘谱》说:“浑圆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外我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真精内藏气檠停。”此处所说的“真形”,就是武功已达神化阶段,心旷神怡已达忘形地步时出现的形态。在梅花桩技击的瞬间也出现真形,此时的形态、神气是精、气、神合一的,也是浑圆一气的。这是练功者无思无为的自然而然之态,它包含了练功者体内气血的白然运行和聚散。梅花桩武功训练时屏除一切杂念的要求,使大脑显意识熄灭,潜意识活跃,这就为技击出手时激发灵感创造了条件。

《易经·系辞》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周易就是在无思无为、心性寂然不动时.用灵感思维感知和了悟天下之事的。所谓“至神”者,就是指灵感思维。易经中的“神”,是就是“阴阳不测、变化万端”的意思。上述感知和了悟天下之事的本领,只有神妙莫测的灵感思维才能做到。灵感思维是不同于正常思维的,灵感思维的强大作用也是正常思维无法起到的。在灵感思维的催动下,才能使梅花桩武功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而达到神化的阶段。《易经·系辞》又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正是对梅花桩武功已达神化阶段时,练功者的动作和行动的绝妙描述。

梅花桩练功时要“势峥嵘,气泓浓,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忽然.神以役气,气以役形,霹雳交,心火动,上下左右遍体行”。静时凝神,有势峥嵘、气泓浓的形象,此时内气自然团聚中宫(丹田)。隐而不发无欲无求,全身上下节节轻灵。武功之动是在“忽然”的瞬间,以灵感激发的神思支使内气,内气畅流自然作周天运行再支配练功者的形体。在此“忽然”而动的瞬间,练功者无思无虑、无拘无束,松肩松胯,全身关节处处轻灵,此时他的动作也自然流畅、而又有奇效。正如上述《梅拳秘谱》所说,梅花桩技击是在忽然的瞬间以神役气,而不是以意领气的!因为此时已经屏息一切意念的活动,使大脑处于潜意识活跃的状态。根据“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原则,对方只要稍有一点攻击性的“微动”,立即激发练功者的灵感,而作出闪电般的回击动作。而且这种自然回击的动作一旦开始,就连绵不断、势不可当。

梅花桩的基本功训练,是“以武治心”的。所谓“以武治心”,就是用武功训练的方法训练大脑,开发大脑的智慧。梅花桩的基本功称为架子,练习架子可以通畅人体的气血,消除僵死的筋肉。架子的“治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屏息杂念,使大脑入静。也就是《无字真经》所说的“里外无形无相,性与虚空相同。”此时练功者的大脑中已无任何杂念或显意识的活动,而性情也不急不燥、无喜怒哀乐的波动。这种心态就是产生灵感思维的条件。

但是读者注意,上述这种屏息一切杂念,使大脑入静时的心态,也和佛家所追求的“心空、性空”,道家所追求的“浑圆一气”等目标基本相似。但是,梅花桩的练功方法却与佛家、道家、气功等根本不同!因为佛家、道家、气功等都是通过坐禅、打坐、导引等意识控制的方法屏息杂念而入静的,我们称此为“以心治心”的方法。科学和大量的锻炼实践都已经证明,这种用意念来消除杂念的“以心治心”方法是不可能彻底的。也就是说那个消除杂念的念头仍然是意念的活动,怎样才能消除这个最后的念头,而真正做到“心空、性空”、一念不生呢?事实证明这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只剩下最后一念(就是消除杂念的那个念头)时,往往心火上升、杂念丛生而使前功尽弃,这就是“一念难除”.

梅花桩武功是怎样武功锻炼“以武治心”的呢?首先,大家应当知道梅花桩武功也是“不二法门”,因此梅花桩练功者也都是“不二论”者。“不二论”认为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构成都不是单一的、纯粹的,就如水、空气、金属等一切物质一样,都含有不是该物质的杂质。世间的一切法(例如佛法、拳法等),如果是单一的、纯粹的,它就修炼不成。因此,梅花桩虽然是“以武治心”的,但练功者初练梅花桩架子时,也需要用意念屏除杂念。

梅花桩架子中“桩步”为静,“行步”为动。练习“桩步”时,目光注视前面,安心、定神、用意识屏息一切杂念。如果此时仍然杂念连翩,可以用“调息”的练法控制。调息时吸气任其自然,呼气意送丹田(称此为‘逆呼吸’)。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可用数息之法来屏息杂念,这是以一念代万念而摒弃杂念方法。如此练习熟练后,再逐渐忘掉呼吸.进而忘掉四肢。直至凝神忘形,把自己与宇宙合一,这就是连“最后一念”也要熄灭的“一切皆空”阶段。就如佛家智凯禅师所说:“意守一缘本为收摄心念,如锁猿于树,禁其腾跃跳掷。若心已定则不须再修系缘止,只要微微凝心,不令散乱沉没,不必系心于一缘。”气功中的意守之法也和佛教中的系缘修止方法一样,都是以心治心的。也就是初用意守,以意念收摄心念,当念止后再逐渐熄灭意守之念。但怎样熄灭最后之念,却是个难题。空无一念的境界很多人就不能达到。

上述的练功方法,只是初练梅花桩架子做的。架子练习熟练后,梅花桩架子的桩步五势(大、顺、拗、小、败)只要站正确了,就有“艮背止念”和“行庭忘形”的作用。在指导梅花桩武功锻炼的《梅拳秘谱》中有多篇,如各种拳势、动作的《阴阳入扶论》、《论头》、《论足》、《论手》及《三尖到》,《三尖照》等文章,都论证了练功中的动作和姿势怎样才能不贪不歉、不偏不倚、阴阳均匀,如此内气自然汇聚丹田。使练功者感到气血流畅,舒展松快,心神安逸,并能屏除杂念达凝神忘形的境界。《易经·艮卦》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其实“艮背”、“行庭”都是梅花桩以武治心的方法,也是梅花桩武功锻炼的原则和要求。艮背之理按经书所讲,就是初练功者为安定心神常将心意拘束太紧,即用意太过或着意太强,使心火上升而生烦燥之感故而仍不能入静。此时按人体卦象来说,若将南方之心火藏于北方之肾水,则水火交养虑念自然不生。此即艮背,又叫洗心涤虑或沐浴之法。说白了艮背的关键,就是在运动时任何动作和姿势都要保持上身正直,即做到尾闾中正头顶悬,全身重心落于两脚连线上,人体恰立于似倒未倒之间,自然就有屏除一切杂念的效果。

所谓行庭之法,又叫周天运行。《易经·乾卦·象》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练功者身中黄庭太极确立,内气运行如日月旋转,往来不停。《易经·艮卦》又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止”即太极确立,“行”则周天已经运行。什么是人体的太极确立呢?《性命圭旨》中说;“心中之仁,安于中心之中是为太极”。《易经·系辞》又说:“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此即行庭之心法也。梅花桩认为人身亦如一小天地,全身之气血如日月相推,寒暑之错行,屈信之往来,自然周天之运行。练形、练气应始而有意,终于无意。初始以意引气,由内而外,由小至大。又从外而内。由大到小,复归太极,是为一周天。久之再籍艮背止念之力忘却初始引气之意念,当然也随之忘掉呼吸,而成周天运行的自然而然之态,此亦梅花桩“自然聚气”之理也。《易经·坤卦》文言曾说;“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此即练功者已进入凝神忘形之境后的乐趣和感受。梅花桩认为,心动则神不入气,应默然养心;身动则气不入神,应凝神忘形。所谓心动.即练功者的意驰,或神不守舍。此时杂念丛生,心猿意马。练功者应拘束心意,即“牢栓意马锁心猿”,无思无为,练功中做到艮背亦可;所谓身动则是动作时用意了。此时必然出现用力过猛,肌肉僵直,动作呆滞,姿势歪斜,神散气喘.脚步散乱,立足不稳等弊病。练者应松肩松胯,熄灭欲念,忘掉自身,进入凝神忘形之境,练功中行行庭功法,现自然而然之形态。

脑科学研究知道,潜意识活动主要在右脑半球,而指挥肢体运动的功能主要在左脑半球。梅花桩武功的无思无为,自然而然的练法,就是使大脑处于显意识熄灭,潜意识活跃的状态。梅花桩武功中的架子只能使大脑初步的入静,成拳训练中的“喂拳”可以训练大脑(眼、耳、鼻、舌、身、意六感)的感觉能力。成拳也可以使大脑的注意力集中,增强大脑对人体的支配能力,使手脚协调、左右随顺。显然,在梅花桩武功训练中,练功者的大脑两半球是同时发挥作用的。因此,梅花桩武功能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使它们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这也为激发灵感创造了条件。所以梅花桩武功是能开发人的智慧的。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