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怎样练成梅花桩的浑元一气?
答、《梅拳秘谱·浑元论》说:“浑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吾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真精内藏气擎停;欲将形形求真形,须将形形合真形,真形合来有真诀,合到真形澈底灵。”浑元一气是梅花桩武功的最高境界,而这个最高境界是个什么状态呢?它就是人体的“真形”,这个“真形”应当从行动坐卧中都能表现出来,它的特点就是“彻底灵”。自然界中什么“彻底灵”呢?行云流水就“彻底灵”,那些无思无为的鸟兽虫鱼也是“彻底灵”!惟有杂念丛生、思虑重重的人才不能“彻底灵”!
人的行动坐卧怎样才能自由自在、无阻无碍、上下协调、左右随顺呢?这就必须要作到周身气血通畅(即‘真精内藏气擎停’),还要神思敏捷。气血通畅苦练架子可得,而神思敏捷则必须通过多练成拳、器械(练神)才行。这是对人体的要求,都是通过锻炼来解决的。 另一方面,人的心态和精神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很大关系。若要做到浑元一气,人的精神和心态也必须要无思无为。所以在锻炼武功的同时,还要作到“里外无形无相,性与虚空相同”这就是修心养性。
梅花桩武功是内外兼练的,只有这样才能内外合一、精气神一体,这就是浑元一气。
7、怎样把武功练得轻松自如?
答、很多武术名家的口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而且这些口诀不是出自一家一派,很多拳派都有类似的看法,如“手似浮云步风随,随风入进,随风入化,封打封打。”这是形意拳大师刘起兰的口诀。注意,他是用自然界的“浮云”、“风”来形容人在武术运动中的身手的,“浮云”和“风”是多么随意、自由啊!
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也是形意拳大师,被人誉为“活猴”的孙禄堂有诗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万法得来皆无用,形体应当似水流。”他直接说明了,武术的活动应当像“水流”似的自由自在。
《梅拳秘谱》说:“手无定形,脚无定步,见空按豆,随势而布。”梅拳大师韩其昌先生常说:“手脚如行云流水一般,无阻无拦,无挂无碍。”这里都是说人的手脚、拳法都要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人一生下来就要遵守各种规矩,人类社会要有法律和秩序,人的一生处处都要遵守规矩、受到限制、遵守规矩。实际上规矩、秩序、制度和法律等,都是对人的限制和约束。所以,人的大脑已经习惯了限制和约束。让大脑屏除一切限制和束缚,人们往往很不习惯,而且也很难做到。我们练习武功就是要使大脑放松下来,使它处于轻松自然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身气血畅流,便于入静并开发智慧。上述许多古代武术大师们的口诀,就是要我们在练武时使大脑自然、放松。(拳术和器械)套路和固定的招势,都是束缚人的限制和规矩。它们只是初步活动气血和训练大脑(感觉和反应)能力的工具,它们本身不是锻炼武功的目的。也就是说学习套路和固定的招势,不是锻炼武功的最终目的。人们锻炼武功是为了强身键体和开发智慧,所以当人们熟练了这些初学的武术套路和固定招势之后,就要抛弃它们进行无拘无束的练习,这就是梅花桩借假传真的道理。如果死抱住初学的那些套路和固定招势不放,那就是以假当真了。切记,“以假作真真亦假”,这可是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以假作真的结果,最后连你初学时得到的那点真功夫也会丢掉的!
梅花桩弟子学会架子和基本的成拳套路之后,就要多打成拳和成拳变化。使自己习惯变化,懂得变化,再进一步做到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变化。要解放思想,练拳也好、练器械也好,都让它无拘无束、无阻无碍。不要迷恋什么套路,不要去记什么固定的招势。只要做到忽东忽西、忽左忽右,上下翻腾、左右旋转,能支撑四面总揽八方就行。姿势动作舒展大方、自然流畅,随意而发、随势而布。活动只要有利于气血的流通,变化灵巧、能摧敌制胜即可。如此锻炼和休养身心,自然就使练武变为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8、为什么要从拳法中学习兵法?
答、拳法中寓有兵法,兵法者万法之祖也。不要把拳法只看成是“拳打脚踢”,要上升到“文武之道”去对待,要把它看成文化去理解。不管是抓、拿、摔、打任何拳法,都有阴阳变化和五行的生克,也有八卦、太极的规律包容于其中。这是浓缩了的文化,从它里边能悟出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梅花桩架子是根据《无字真经》的精神和要求来锻炼的,自古以来东方人就把人体看成个小宇宙。《无字真经》既然能指导人把身体练好,练成精气神合一、浑元一气。那么,它也就能参悟大自然的奥秘、宇宙的真理。梅花桩成拳是一部活的“无字兵书”,抓、拿、摔、打克敌制胜的规律溶于其中,也就是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方法。练武者只要不把自己的锻炼庸俗化、机械化,就能挖掘出它的文化精华,它们都能应用于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并能充实我们的精神,坚定我们的意志和信心,这才是武功锻炼的真正价值呢!
9、梅花桩技击中的口诀怎么理解?
答、梅花桩技击中的许多口诀,玄奥深刻常人是难于理解的。例如“先打顾法后打人”、“打神不打人,打人打不胜,打神才惊人。”这口诀说的是技击出手时,打击的重点是什么?其中“打顾法”和“打神”有类似“炮打司令部”的意思;又如“脚枪中门他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手是两扇门,没腿打不了人”这都是说“上步落脚”和“腿”在技击中的作用;其他的如“想情景疾、快、猛,原来是真意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全在于撒放之灵不灵也”、“动静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善用刚者如蜻蜓点水,一落即起”、“全在行气一动间”……等;其中提到的如“真意”、“撒放”、“动静未形,有无之间”、“用刚如蜻蜓电水”、“行气一动间”……等概念或话语,都寓意极深,绝非一篇文字或几句话语就能说清者。据说有人听了上述要诀之后,进行了激烈地讨论或争论,我认为这是没用的。因为这些理论或口诀,都是在经历了成千上万次技击体验之后领悟出来的。如果你没有一点技击的体验,成拳变化也才学了十几手或几十手。真正梅花桩武功的抓、拿、摔、打自己练的不多,见的也不多,怎么去理解上述的理论或口诀呢?
另一方面,学习上述的技击理论或口诀,只从文字上去讨论也是不行的!怎么学呢?必须要通过实践的体验。当你有了一定的技击经验,再了解了上述理论或口诀,还必须让我打你几下(当然不会把你打痛或打伤),你才能真正理解和悟透!切记,不挨打(看人家挨打也不彻底!)是绝对学不会的!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特点,在这里必须文武合一才能学到。为什么?你体验一下就知道了,但知道了你心里明白,也不一定能说清楚。这就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开口即错”的奥妙!
10、为什么说:“技击是梅花桩武功的灵魂”?
答、梅花桩技击发生在灵感激发的瞬间,正所谓“拳打眨眼之功,胜败在哼哈只间”,真是“急如星火”“中间不容毫发”!你们可看上述一问中那些技击的口诀或理论,它们都是只有在高层次武功中才能展现出来的光辉异彩,它们是造化之母,万变之机。它们凝聚了全部武功的精髓。一门武功如果没有技击,它就失去了生命和灵魂。就和活人一样,如果人体失去了生命和灵魂,只能是死尸。死尸怎能和人一样呢?所以,不能技击的武功已经算不得武功,或者只能说“过去曾是武功”。
武功有了技击,不等于必须要去打人,就像有了枪炮、有了核弹就必须要去战争一样。武功有了技击,这技击就必须有用。有些人把技击加了一些限制、规则等,无非是怕学生们练习时伤了人,岂不知这种技击已经变成了假的。假的就是假的,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如此长期以假作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也有人在技击练习时用靶子来代替,如沙袋、沙桶、壁纸、木桩、木人等。岂不知这一切代用品,打上去怎能与活人的肉体相同?运动员训练时得到的都是的错误信息,怎能在技击训练中获得正确的感觉和反应(有时出手技击时手指触到对方的眼睫毛都能察觉)?另一方面,那些代用品击打时都能产生反作用力。运动员的技击训练成了残害自己的身体。总之,这些训练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梅花桩是怎样训练技击的呢?只有请大家看其他的文章或且听下回分解了。有了技击的能力不一定就必须去使用,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技击、练习技击、懂得技击呢?因为技击它凝聚了武功的精髓,只有懂得技击的人才真正懂得武功!而武功最大的用处则是训练大脑的功能、开发智慧,这才是武功的大用和真正价值!我们说梅花桩“以武治心”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武功锻炼方法,训练大脑的功能、开发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