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与“不二”是两种截然不同思维状态,思维定势是大脑思维活动的普遍现象,而“不二”却是必须经过刻苦练功才能达到的一种高级思维状态。思维定势在学习梅花桩架子时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到了成拳、拧拳之后它的危害性就越来越明显了。当梅花桩武功锻炼进入到高级层次后,思维定势必须要清除,否则就要成为武功锻炼和提高悟性的严重障碍!只有完全克服思维定势之后,大脑才能进行“不二”的思维。
所谓“不二法门”,实际上是佛家的一个宗派。他们“治心”的目的,就是使人的思维活动达到“不二”的境界。要知道,梅花桩技击时的思维状态就是“不二”的。因此,梅花桩武功治心的目的也是要达到“不二”的境界,所以有的经书上也称梅花桩为“不二法门”。只是梅花桩是“以武治心”的,这与佛家“以心治心”的修炼方法完全不同。由上可知,“不二”思维状态,是梅花桩高层次武功(技击)训练中必须的。
以下我们对思维定势与“不二”思维状态的本质和特性分别说明——
大脑是人体的主要思维器官,思维活动也是大脑这一特殊物质的运动形式。根据物理学中的牛顿定律,在地球上凡是运动的物体必然会产生“惯性”。因此,所谓“思维定势”实质上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惯性”,是大脑物质性的表现。由此可以知道“思维定势”是人人都有的,它通常表现为人的各种行为或活动(它们都是受大脑思维指挥的),如果重复进行多次的话就会形成“习惯”保持下来。若要改变这些行为或活动的“习惯”就必须克服形成它们的思维活动“惯性”。但是,克服这种思维活动的“惯性”却往往是很困难的。
"思维定势”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在人的行为、活动中所形成的习惯,大部分是无害的、甚至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如人们的衣、食、住、行、说话、工作、学习、娱乐、思考问题等方面的“习惯”。这种人民生活中的各种习惯,也是形成一个民族风俗、文化的基础。
由于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客观现实的变迁,我们原有的一些老“习惯”也应当随之而改变。否则,我们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也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现实。当我们要改变已有的“习惯”时,“思维定势”就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头脑僵化、迟钝保守。这种人干什么事情都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反应不灵敏,对变化了的现实熟视无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人,工作、学习中就会处处碰壁、犯错误。
梅花拳和一般的武术套路不同,它是一门活的武功。练功者学习梅花拳,就像把一粒树种栽种到自己的心里练功和学习拳理、文理,就像不断地浇水施肥一样,能使它生根、发芽、逐渐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在过去的“空中课堂”中我曾经讲过:“自古以来,梅花拳就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所以它的生命力也最旺盛!我们在练功中要提高,就要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梅花桩武功的任何一个阶段,如基本功架子、成拳、器械、拧拳、技击等,其练法都不相同,它们对练形、练气、练神的作用也各有区别。
初练梅花桩架子时,桩步五势和行步三法的基本练法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候思维定势能使练功者记熟架子的基本套路,并逐渐成为潜意识作用下的本能性习惯,这样就从有意过渡到无意(即“初而有意,终而无意”)了。成拳主要是训练感觉和手眼身法步协调的练法,其对练中的抓、拿、摔、打的招法在技击中也不是必须的(甚至是无用的)。因此成拳的练法不用记牢,更不必养成习惯,此时思维定势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当练功者练习拧拳和器械时,锻炼方法已经脱离了固定套路的束缚。练功者应当“手无定形、脚无定步,见空按豆随势而布”,一切活动都是无拘无束、乱而不乱的。特别是梅花桩武功进入到最高层次一一技击训练时,其练法已经从“有形”到“无形” (或介于“动静未形,有无之间”一杨炳)。此时梅花拳弟子的思想绝对不能保守、僵化,必须要适应千变万化的拳法才能“因敌而制胜”!
我在空中课堂谈武功锻炼中的“心理碍”和梅花桩武功中的不同“时空”两篇文竟中,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谈过梅拳弟子的思想不能适应客观现实的例子。那些练拳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人,或者不懂梅花拳的“时空”规律而在锻炼中仍然墨守成规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某些过去学拳的老弟子。就连目前刚刚学拳的新弟子如果不注意学习拳理和加强武功锻炼的话。他们将来仍然会产生“心理障碍”,成为新的墨守成规的人!
“思维定势”一一这个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面前,使人头脑僵化和迟钝保守的根源,就是这样顽固并普遍地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啊!
一个梅花拳弟子,不仅要身体好、有技击能力,更应该头脑灵活。这就是凡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能随时适应变化了的现实。要有:“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无澈不照,事来随应”的本领!怎样才能练就上述的本领,克服“思维定势”的危害呢?由于我们的弟子,都是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年轻人。他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训练自己头脑、达到上述的目的——
第一:努力学习梅花桩的拳理和文理,我们网站上的“空中课堂”和“每周一手”就是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第二:认真锻炼一些“直指人心”能有效训练大脑灵性、开发智慧的功法。我们目前推广的梅花桩武功的新练法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梅花桩文理和拳理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博大精深、细微玄妙。若要真正领悟它,除了依靠刻苦练功得来的体验之外,还可以借助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力量加速我们的认识。大家知道,练功的体验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拳理和文理。实践证明,有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人,的确也能较快地理解拳理和文理。因为现代文化科学知识也主要是从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它们也有着开发大脑灵性和智慧的作用。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虽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也能开发大脑的灵性和智慧,但是由于近代科学的许多学科分支越来越细,使得它开发大脑灵性和智慧的作用大大受到削弱。所以我提倡大学生们,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通晓一些心理学、脑科学、神经医学、思维科学等,对梅花桩文理、拳理有关系的知识。真正博学多才之人,他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才能在学习拳理和文理中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来讲讲“不二”思维的特点了——
过去曾有人把“不二”,当作“唯一”或“独一无二”来理解。例如有人把他的功法说成是世界上最好的、独无二的,就声称:某某功法是“不二法门”。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可见此人没读过佛经,也不懂哲学。他们只是顺着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不知道“不二法门”是佛经中特殊用语,“不二”已经变成了哲学上一种特有的认识方法了。
那么“不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从认识方法上讲,当“一”还没有确立的时候,当然就不可能有“二”了这种思维状态(或认识方法)就叫“不二”。
如上面举的例子,如果某人的功法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话,那么这个“一”不就存在(确立)了吗?有了“一”必然就有“二”,接着也就会有“三”、“四”、“五”……等。这时候,除了那个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功法外,其余的不都是“二”、“三”、“四”……吗?这时候怎么能说是“不二”呢?
台湾有一位研究佛学的学者,曾写过一本“不二法门”的小册子,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解释,但是很多人还没看明白。应当说,“不二法门”和“不二”思维,确实是使人难以理解的哲理。但是有一年我给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们讲梅花拳文理时,用几何学的知识讲解“不二法门”,他们却很快就明白了。所以我说:传统文化中许多玄奥的概念、难以领悟的哲理等,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阐述,人们还是容易理解的!
什么是“不二”呢?如果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圆,在圆周线还没有封闭起来的时候,就没有圆内(一)和圆外(二)的区别。这时候就是:当“一” (圆内) 还没有确立时,自然就没有“二”(圆外)了,这种状态就叫不二”!反之,如果我们把圆周线封闭起来后,自然就有了圆内(一)、圆外(二)的区别,这种状态就不是“不二”了。
我们必须理解这个概念,因为技击时梅花拳的每个招势,只要还未打击到敌人身上时,都是“不二”的!
梅花拳的五代宗师杨炳,把《周子通书》中关于“圣人之心”的那段文字,引用到他的《习武序》中。从而把“无澈不照,事来随应,……”等要求,作为梅花拳治心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比《老子》“浑元一气”的理论模型更具体和详尽,这是杨炳对梅花拳拳理的一个重大贡献!
另外,在《习武序》中说的:“动静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杨炳的这一句话,道破了梅花桩武功就是“不二法门”的天机!
大家知道上述《习武序》中的两段文字,对我们梅花拳流传和发展多么重要吗?如果不是先辈们给我们讲得这样明白,梅花拳的许多精髓可能就要失传了。从这方面来看,杨炳对梅花拳拳理的贡献是伟大的。他提出来的在练武中“无澈不照,事来随应,……”的心态要求和“动静未形,有无之间”思维训练,应当陪伴我们的终生!
最后必须说明,只有“以武治心”才能作到“文武一体”。上述说的“不二”思维状态怎样才能达到呢?这就要靠“不二法门”的武功锻炼了,只有在刻苦练功中不断体验“动静未形,有无之间”的心态肯定就能悟激梅花桩武功的真谛。这时候,你才能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不二”的思维境界。
作者:燕子杰2006年10月14日于巴黎